工程类型:新建,投资总额:2500万,建筑面积:15235㎡,业主类型:政府
项目联系人:共1位(其中:甲方1位)
项目概述: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5,235平方米, 包括1幢6层高、简单装修的教学楼.备注: ◆ 设计招标内容:桂平市浔州高级中学教学综合楼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规划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含总平面图, 但不含道路绿化设计);投标人资格:要求国内注册(指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注册或者登记的)从事本次招标服务, 具备法人资格同时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条件, 且必须具有建筑行业设计乙级以上(含乙级)和城乡规划编制乙级以上(含乙级)设计资质的企事业单位.项目总负责人具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壹级注册建筑师资格, 为建筑专业中级 (含中级 )以上职称.项目背景:◆ 学校简介: 清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甲辰年), 浔州知府张祖祺倡办浔郡中学堂, 由原浔阳书院山长陆尔奎负责具体筹办工作。先于城厢西门街浔阳书院(今桂平市委址)设预备科, 招生两班。同年, 继任知府彭言孝召集府属桂平、贵县、平南、武宣四县知县及士绅代表商议, 根据各县粮赋收入多寡, 将建校经费分摊各县负担。选定下北门原浔州副将署(今桂平一中址)为校址, 于光绪三十一年(农历乙巳年)动工, 翌年二月竣工, 由贵县人陈璚题写“浔郡中学堂”校名, 刻石嵌于红楼大门墙上。随即向府属四县招正班生2班96人, 桂平县占额14人。同时, 聘举人程大璋为监督(校长)。这就是浔州高中的前身。其时朝廷在全国推行“废科举, 兴新学”等新政, 浔郡中学堂开启浔州府新学之先河。光绪三十四年有学生127人, 是当时广西最多学生的四所中学之一。 民国二年(1913年), 学校改名浔州中学。1920年改为广西省立第八中学。1934年桂平县立初中并入省立八中, 改名广西省立浔州初级中学。1939年11月, 学校遭日本飞机轰炸, 被迫迁往北区大宣乡, 将班级分散到学田、带东、金田三村, 村民慷慨腾出房屋给学校作教室, 乡绅还为学校捐建了两座宿舍。1940年秋, 学校改名广西省立浔州中学, 开始招高中一班。1941年春迁回桂平。1944年秋至1945年夏日军侵占桂平期间, 学校停课疏散, 日军投降后复课。1949年改为广西省立浔州高级中学。 1956年, 人民政府调整学校布局, 浔高迁至北校场原浔州师范校址, 将原校址让给桂平县一中。1958年改为桂平县浔州高级中学。1961年定为自治区重点中学。“文革”期间因受极左思潮影响, 于1967年底改名桂平县工农高中。并于1968年停办, 由此浔高校史出现了十年空白。1978年拨乱反正, 百废俱兴, 浔州高中得以恢复, 从此学校办学走上正轨, 不断健康发展。 1979年定为桂平县重点高中。 2001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立项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单位,2003年12月通过评估验收,2004年1月被确认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