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蜿蜒穿城而过的西溪河,作为四川广安城区的“母亲河”,最终汇入渠江,千百年来滋养并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然而曾几何时,这条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河流却逐渐失去活力:生态空间遭侵占破坏,局部河段排涝能力不足,雨天水质波动明显,生态基流难以保障,沿岸景观日渐衰败,不仅影响市民生活品质,更损害了城市形象。
面对这一现状,广安市以“亮山亮水亮文化”为理念,秉持“以山水定城、以文化铸魂”的发展思路,在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过程中,优先实施西溪河沿岸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坚持“五水统筹”(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综合治理策略,在实施河道断面改造、智慧水闸建设、截污干管上岸、生态驳岸建设、水生态系统构建等系统治理工程的同时,协同推进沿河景观、賨城里综合体、夜景、游船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今,通过系统性治理与整体性提升,西溪河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重现“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
系统治水:“五水统筹”重塑河道清韵
聚焦水安全,构建“梯级滞蓄、蓄排并举、智慧韧性”的防洪排涝体系。从区域流域整体出发,按照“蓄排并举”的治理思路,精准识别排涝卡口和调蓄缺口。针对城区段改造空间有限的特点,采取“河道能改则改,上游能蓄应蓄”的策略,优先挖掘流域上游自然滞蓄空间潜力,实施城区8.1公里河道断面生态改造,对賨城里等条件允许的河段实施断面后退拓宽,结合上游全民水库和2座新建闸坝的智慧调度,综合提升河道排水能力。此外,结合周边积水情况和地形特点,在地势低洼处预留汇水通道,优化局部沿河公园和停车场的入口道路标高,使其与市政道路齐平。同时,在下游衔接下沉式绿地和生态驳岸,确保超标降雨时道路雨水能快速排入河道,增强片区排水韧性。
聚焦水环境,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系统控污体系。立足“保障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使命,按照系统治污的思路推进以下工程:源头减排方面,分片区实施35处源头地块海绵化建设,通过“小海绵”设施控制降雨径流污染;过程控制方面,完成44条市政道路管网综合改造及5公里沿河截污干管改造,实现雨污水分流,减少溢流污染;末端治理方面,开展8.1公里河流水系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护岸、生态湿地及浮岛,净化初期雨水径流和末端入河污染。此外,在长效管理机制方面,项目全面构建“区级河长、乡级河长、村级河长”组织体系,严格执行三级河湖长常态化巡河机制;积极探索实践“河长+警长+检察长”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河湖管理、行政执法和检察监督合力,推动“铁腕护水”;深入推进跨界联防联控机制及部门协作机制,与跨界县及相关部门签订《西溪河联防联控协议》,统筹开展流域“三排、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协调解决河道污染突出问题,促进西溪河水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聚焦水生态,植入海绵细胞,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坚持尊重自然、顺应地形,引入无人机航测、倾斜摄影等技术,生成高精度点云模型,准确掌握西溪河沿岸地形地貌特征,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化改造:上游城市活力段实施硬质驳岸软化改造,建设“草坡入水式”生态岸线;下游峡谷公园段以自然驳岸保护修复为主,对裸土区域进行植被覆盖修复;河道沿岸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停车场、透水步道、绿色屋顶等生态化基础设施;硬质场地周边低洼区设置雨水花园、生态旱溪、植草沟等海绵设施,增强自然绿色空间对雨水的下渗、滞蓄和净化功能。此外,项目还通过建设生物庇护所,形成“物种库、种子库”,促进水生生物稳定栖息繁衍,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持续改善。
聚焦水资源,构建健康、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出台《广安市西溪河岸线保护条例》《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以立法强化自然生态空间保护,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提升雨水涵养能力,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就地消纳与利用。同时,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统筹生态基流保障、水环境改善、防洪排涝安全、景观游船水位、产业绿色发展等,科学制定上游水库和河道闸坝联合调度规则,实现水资源高效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聚焦水文化,构建连通性强、功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品质卓越的城市滨水空间。西溪河沿岸通过精心打造贯通城区的健康步道,串联多个景观节点与绿地,形成一条绿意盎然的生态走廊,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的绝佳场所。峡谷公园段巧妙利用自然地形,打造长影叠瀑、亲水峡谷、望江忆故等节点景观,充分展现西溪河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城区活力段重点建设賨城里夜间经济服务综合体、城市驿站等公共配套设施,结合游船观光、灯光演艺、特色美食等多种服务业态,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人水和谐:清水碧岸激发城市活力
生态治理显成效,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新样板。通过“五水统筹”系统治理,河道防洪能力提升至20~50年一遇,保障城市安全;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20%,新增水生植被、鱼类及底栖动物10种,西溪河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建设绿意盎然的滨水休闲带,实现从河流到公园的完美蝶变。
文旅融合促发展,打造广安版“太古里”。以賨城里夜间经济服务综合体为核心,构建“娱乐+餐饮+市集+非遗文化”多元业态,激活城市夜间经济;沿岸活动广场与草坡驳岸相连接形成退台式亲水空间,让市民能够在城市中近水、亲水、嬉水;光影艺术赋能流光溢彩桥建设,使其白天如玉带横卧、夜晚灯光璀璨,结合游船观光、非遗表演,填补广安夜间文旅空白。
经济活力迸发,城市魅力与市民幸福感双提升。2025年春节,西溪河滨水景观及文旅项目“亮相即出圈”。单日游客突破10万人次,全市接待游客达40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4%,西溪河因此成为广安文旅新名片。
西溪河沿岸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引领,通过“生态治理+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广安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是让市民的幸福感持续攀升。
摘自 中国建设新闻网 2025.04.24 谢祥奎 刘津成 李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