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星期日
住建云平台
http://www.ezhujianpt.com

装配式农房 给乡村建设增添“技术范儿”

发布时间:2025-05-23 15:54:09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在湖南湘乡金石镇,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新农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人们或许不知,与传统建筑工地的尘土飞扬不同,这里的施工场景曾经更像一场精密的工业装配——预制墙板在吊车的精准操作下拼接成房屋框架,工人只需完成节点灌浆和细节处理。这种被称为装配式农房的建造模式通过工业化生产、模块化装配和绿色技术集成,实现了“省时、省钱、省心、环保”的优势,不仅让农民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居,更激活了乡村经济、改善了生态环境,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技术革新: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工厂”

金石镇金安村村民颜先生的新房,近来成了小有名气的“打卡点”。这栋147平方米的两层小楼,采用“基材研发—构件智造—系统集成”全链条技术,从设计到竣工仅用3个月,比传统建房节省了大半年时间。“一开始我总担心不结实,但后来看到工厂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墙能抵御8级地震,心里就踏实多了。”颜先生说。

装配式农房的核心在于工业化生产。在上海闵行浦江镇一座装配式农房工厂里,机器人焊接生产线能够将预制构件精度控制在0.2毫米以内,现场拼装误差不超过5毫米。“我们把房屋拆分成9个功能模块,90%的隐蔽工程在工厂完成,现场吊装就像搭积木。”项目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块化建造不仅将工期缩短至30天,还减少了80%的建筑垃圾和65%的碳排放。

湖北远安的装配式农房则多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制柱、叠合梁等构件在工厂标准化生产,现场拼装15天即可完成主体封顶。“节点后浇技术确保建筑整体性,抗震性能远超传统砖混结构。”技术负责人陈万万表示,这种技术还能降低30%的人工成本,让农户以低造价获得高品质的居住体验。

政策护航: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生态

装配式农房的推广离不开政策支持。今年,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提升农村居民居住品质,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5部门在联合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专门明确要积极推动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建材联动发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建设装配式农房。去年,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银行机构,在“裕农通”APP(手机应用程序)推出装配式农房试点申报系统,农户可在手机上了解试点优惠政策、查询厂家信息、选择设计方案、提交试点申请,全年共有6662户农户选择了这种模式,试点建设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颜先生是政策的直接受益人。金石镇作为市级乡村特色产业培育重点乡镇,通过“企业降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将他这套147平方米农房的总造价控制在28万元,较传统砖混结构节省数万元,性能却大幅提升。当地有关部门还组织高校和企业进一步研发适合农村的产品,通过“样板房+数据对比”,让村民们直观感受装配式农房的优势,不断加大普通百姓对装配式产品的接受度。

价值重构:“住有优居”也要“绿色低碳”

装配式农房带来的不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更是乡村建设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颜先生的新房选装了光伏保温一体板,每年可节省电费千余元。“屋顶光伏接入虚拟电厂,甚至还能额外增收呢!”他说。这种“农房+能源”的新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碳汇收益,带动了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装配式农房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能够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尤其契合了绿色环保趋势。”湖南大学一位专家对这种建造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

为每栋房屋配备“数字身份证”,上海闵行的装配式农房在技术方面更进一步——通过“模块化宜居房+能碳管理平台+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能够实时监测能耗数据;连片农房可快速改造成民宿聚落,通过智慧社区平台统一运营。“我们计划将农村房屋打造成乡村微电网节点,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经济链。”项目负责人张文泽说。

以技术创新为画笔,以政策支持为底色,装配式农房如同广袤土地上的星星之火。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这种新型农房建设模式必将成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让更多农民在“好房子”里过上好日子。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5.23 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