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8日星期一
住建云平台
http://www.ezhujianpt.com

闲置农房开出“致富花”

发布时间:2025-08-12 10:23:22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农房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重要财产,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一些农房开始闲置。

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探索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

在盘活利用好闲置农房的探索实践中,江西省南昌县塔城乡湖陂村摸排梳理“可租赁、可利用、可拆除”三类闲置农房,将废弃农房焕新为飘香咖啡馆、闲置粮仓变成“灵感书屋”,把危旧建筑拆除后打造出“白鹭农场”民宿,让“沉睡的资产”转化为农民增收、提振消费的“黄金屋”。

不少游客来到湖陂村,在田园乡村中找寻独特的清凉与宁静。神秘幽静的水杉林、生机盎然的水稻田和各具特色的农房构成了村落的独特景致。

“坐在乡间的小院里,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感觉疲惫的身心得到了救赎。”“不只喜欢这里的风景,更喜欢惬意放松的氛围。”……到过湖陂村的游客纷纷在社交媒体分享旅行点滴,让这里的热度持续发酵。

很难想象,多年前这里还因空心化陷入沉寂。村里25%的房屋空置,年轻人纷纷外流,只留下留守老人与破败老屋。岁月的侵蚀加上缺乏管护,房屋逐渐破败不堪,被荒草和青苔覆盖,成为村民心中的隐忧。

破局源于湖陂村走出的第一步:重塑生态底色,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地处青岚湖与抚河交汇处的湖陂村,拥有得天独厚的湿地景观。当地政府精心规划“水岚十景”,打响了江西“阿勒泰”的名号,吸引着游客慕名前来。为了留住人,湖陂村修村道、治河道、美村庄,完善网络、物流和停车等基础设施,重新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打造3条精品线路,展现乡村的自然风光、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

随着乡村面貌的蝶变,第一位入乡创业青年彭白玲来到了这里。在城市中长大的她,对乡村的最初记忆便是爷爷的家乡湖陂村。行走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森林中,她不时会怀念童年时奔跑过的绿色田野。看着湖陂村日新月异,“去乡村干一番事业”的声音,在她心中不断翻涌。带着一股冲劲,2020年,彭白玲辞去城市工作,将爷爷的老宅改造成村里的首家民宿“白岛合宅”。

起初,不少村民感到费解:为什么城里人会看上这些没水没电的“破房子”。当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体验田园生活时,许多离乡村民也回到乡村,在旧房子里打开了“致富经”。看到返乡入乡人员投身乡村建设的需求后,当地政府统一组织,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对闲置农房进行适度修缮改造,同时发布“新村民招募计划”,吸引更多人才来村发展新业态。

“新村民挑选心仪的房屋,确定租赁后,由村委会与房东协商流转房源,与租客签订租赁合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村中一些闲置房屋很有赣派特色,稍加改造便会既有古朴的历史厚重感,又有现代的时尚感,很受新村民和游客的喜爱。

在湖陂村,每一栋蝶变重生的闲置农房都演绎着乡村振兴的新范本。参与改造闲置农房的过程中,建筑师陈松被湖陂村深深吸引,带着妻子一起来到村里,租下一栋房屋,开了间建筑设计工作室。不久后,他又租下一座废弃养殖场,将鸡舍改造成一栋三进院的大宅子,经营餐饮、民宿、文创等生意。村里,和陈松一样租下多栋房屋的新村民有不少,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少退休的亲友也来到这里租房创业,开启“人生第二春”。

目前,湖陂村已吸引24户新村民入驻,曾经闲置的房屋在他们的经营下变成“鹦鹉乐园”“蚯蚓学堂”“灵感书屋”等乡创空间,让咖啡、花艺、研学等新业态在田野中生根发芽。“去年,村集体收入达70万元,较2016年猛增14倍,今年端午单日游客更是超过5000人。”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村落带来新业态和青春活力的同时,新村民也在这里找到了灵魂的栖居地。曾经从事影视行业美术设计工作的小熊,因看好乡村发展,来到湖陂村创业,打算开家银饰手作工作室。在租下的小屋里,她正加紧装修,汗流如注,嘴角的笑容却一直挂在脸上。“热情的村民不时送来瓜果,乡土人情很是温馨。”站在玻璃窗前,小熊比划着装修后的样子,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盼。

在江西,越来越多的闲置农房正在蝶变为承载诗意生活与新业态的“目的地”,反向虹吸着城市人才,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8.12 记者 杨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