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方能乐业,住房始终是百姓心中最踏实的依靠。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一场危房改造工程正在改变乡村面貌,让众多家庭告别风雨飘摇的旧时光,稳稳托起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民生梦想。
为了让每一户困难群众都能住上安全房,利通区构建起“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常态化排查监测网络。干部们踏遍乡间小路,深入农户家中,对低收入群体住房状况进行动态跟踪,确保住房安全隐患“一户不落、动态清零”。从房屋隐患的早期发现到改造计划的精准制定,这套机制像一张细密的网,守护着群众的居住安全。
在高闸镇,村民冯杰的家是危房改造的生动注脚。曾经,他和妻子守着一栋墙体开裂的老屋,每逢风雨天便忧心忡忡。2024年,3万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如及时雨般送来,80平方米的砖混新房拔地而起。瓷砖墙面映着蓝天白云,透亮的玻璃窗洒满阳光,屋内被打理得温馨雅致。“这房子住着心里敞亮,踏实!”冯杰的话语里满是满足。
同样喜迁新居的还有东塔寺乡白寺滩村村民林忠。过去,破旧漏雨的房屋让他每到雨季就愁眉不展。村干部入户走访时发现了他的困境,一套量身定制的改造方案迅速落地。如今,敞亮气派的新房冬暖夏凉。“政府给咱修了好房子,这辈子都没住过这么舒坦的家。”林忠的笑容里藏不住对新生活的憧憬。
为了把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利通区在施工全过程下足了功夫。技术人员从选址设计到竣工验收全程跟进,相关部门对地基深度、墙体砌筑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标准化施工与精细化监管双管齐下,确保每一分补助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让新建的房屋既安全又实用。
数据见证着这份民生答卷的厚度:过去三年间,利通区累计投入1638万元,完成546户危房改造,数千名群众告别透风漏雨的旧屋,搬进功能完善的新居。2025年,这项暖心工程继续推进,计划改造的37户危房中已有31户开工,预计8月底前全面竣工。
“下一步,我们将把危房改造与乡村规划、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同步推进道路硬化、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利通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安居梦”与“振兴梦”同频共振,为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画卷筑牢根基。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8.15 马佳慧 张安静 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