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古称“昱城”,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徽商文脉与建筑瑰宝,还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烽火岁月中,肩负起“东南枢纽”的历史重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一座昱城:烽火中的“东南枢纽”
1937年淞沪会战烽烟骤起,苏浙皖沪大片国土相继沦陷。屯溪这座原本宁静、人口不足5万人的徽州小城,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与相对稳定的后方环境,跃升为东南抗战大后方的核心枢纽。
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安徽省党政军机关相继迁驻,江浙沪地区的学校、银行、工商企业亦纷纷内迁。屯溪及其周边地域人口急剧膨胀,进驻的各类机关、学校、金融机构达400余家,昔日静谧的街巷人声鼎沸,商号鳞次栉比。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屯溪成为汇聚抗日力量的前沿阵地。周恩来、方志敏、叶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运筹帷幄,无数爱国志士与民众在此同仇敌忾,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一家药店:“合记春号”里的特委使命
屯溪老街斑驳的深巷中坐落着一处看似普通的店铺——“合记春号”药店(今老街69号),这里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皖南特委的重要秘密机关所在地。1933年冬,在方志敏同志直接领导下,中共皖南特区委员会在此秘密建立。这座小小的药店,肩负着恢复和发展皖南及周边地区党组织、领导革命斗争的重任。中共皖南特区委员会在此恢复和建立了7个中心县委、23个县(区)委,皖南革命的星火由此点燃,为后续的全面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抗战烽火再起,中共皖南特区委员会在此的领导作用愈发凸显。其下辖的中共泾旌太中心县委(后发展为皖南山地中心县委)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领导皖南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武装斗争。1938年2月至4月,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正是在屯溪附近的岩寺完成集结整编,随后奔赴抗日前线。
“合记春号”药店是皖南革命斗争从星火到燎原、从低潮到胜利的重要见证,是皖南党组织领导人民坚持抗战、永不言弃的精神象征。
一个饭店:六路饭店的统战风云
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屯溪迅速崛起为皖南抗日救亡中心。临江矗立的六路饭店,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卓越的统战智慧与历史担当。
1938年2月,为确保新四军军部安全移驻岩寺并顺利完成部队集中整编,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副书记的陈毅,率军部工作人员十余人先抵达屯溪,下榻于六路饭店。陈毅敏锐把握屯溪汇聚内迁力量的契机,深入社会各界,广泛宣讲中国共产党团结御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主张。他奔波于岩寺、潜口、西溪南等地勘察联络、部署工作;亲赴伤兵医院慰劳前线将士。
在六路饭店临窗处,陈毅努力团结各界爱国力量,为凝聚皖南抗日合力、促成合作局面、恢复发展徽州党组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六路饭店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环境中坚持原则、灵活斗争、推动国共合作抗日的生动课堂。
一处深巷:工合运动的徽州火种
在屯溪老街的还淳巷,曾燃烧着一簇支援抗战的“工业火种”——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浙皖办事处。
1938年,为动员后方力量支援长期抗战,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等爱国人士发起工合运动,旨在组织民众建立生产合作社,供应军需民用。1939年7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浙皖办事处在还淳巷5号(现19号)正式成立,之后在浙江丽水、兰溪等地设立事务所,指导组建了包括缝纫、电池、皮革等在内的30余个生产合作社。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开办的讲习班,为沪浙等地转移而来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提供了活动平台,使其得以深入皖南秘密开展工作,有力支援了地下斗争。特别是在泾县茂林等地建立的机器生产合作社,承担枪械维修、弹药制造重任。路易·艾黎与工合运动在屯溪深巷中谱写了国际主义精神与中国人民抗战伟业交融的感人篇章,为胜利贡献了独特的“徽州力量”。
一场新生:历史街区的时代新貌
屯溪老街这片承载着厚重抗战记忆与红色基因的土地,其保护与活化,是赓续精神血脉、建设文化强市的时代命题。
黄山市深谙其重,将抗战与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置于突出位置。2018年,对中共皖南特委旧址进行了科学严谨的修缮保护,着力恢复其“前店后宿”的历史格局,前厅精心复原了当年用作掩护的药柜,后院阁楼重现了昔日秘密指令室的场景,力求营造真实的历史“在场感”。馆内匠心独运,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生动再现陈毅同志在屯溪工作的场景,精心设置“星火燎原”(皖南特委历史)、“光辉足迹”(重要人物在徽州)、“热血丰碑”(革命烈士事迹)、“党旗飘飘”(徽州党史风云)四大展区,展出包括珍贵油印本《抗战救护教材》在内的千余件历史实物。如今,该馆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
黄山市致力于整合老街及周边丰富的红色资源,以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为核心,串联还淳巷“工合”浙皖办事处旧址、六路饭店旧址,延伸至张学良游老街纪念处、屯溪和平解放纪念处等历史节点,精心打造出一条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沉浸式红色研学路线。
八十年弹指一挥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屯溪老街的青石板路、斑驳的马头墙、幽深的巷弄,仍在无声而坚定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守护、活化、传承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意义远不止于留存城市的记忆根脉,而是在守护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挺立不屈的精神脊梁。屯溪老街将继续秉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用时代语言讲好动人心魄的屯溪抗战故事,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8.20 王卉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