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当涌入吉林省吉林市的海内外游客沉浸于赏雾凇、滑粉雪时,本地居民最关注的则是家里的温度计。
吉林市地处北纬43度,冬季漫长,极端低温可达-30℃以下,“雾凇之都 滑雪天堂”的美誉自带寒意。这里每年10月霜降前后开栓供热,直至次年清明时节才结束长达6个月供热季。
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吉林市受限于早期建设条件,存在城市规划系统性不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等历史遗留问题,供热领域矛盾尤为突出。2022—2023年度供热季,全市供热问题投诉量44041件,数量远超其他民生类投诉,成为群众“急难愁盼”治理焦点。
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吉林市紧紧盯住供热这个城建重点、民之关切,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冬季各项民生保障工作,特别要保障好群众温暖过冬”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明确“政治统领、民生优先,上下贯通、政企协同,超前整治、主动服务,过程管控、结果倒逼”工作思路,上下贯通全面开展供热领域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
近两个供热季,吉林市访民问暖走访入户211.8万户次、解决问题9.8万个,供热室温最低标准由18℃提高至20℃,群众满意度由82%提升到97%,均为历史最佳水平。高质量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的郑重承诺,变成了千家万户温度计上看得见的上升数值。
一、“群众满意”校准治理目标,调研问策驱动科学决策
供热不仅是一本经济账,更是一本民生账、政治账。吉林市委、市政府在供热工作上强化学习、调研、方案“三抓联动”,推动“群众温暖过冬”治理目标落地落实。
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工作会议,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历年关于“温暖过冬”和民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研究部署全市供热工作。
针对个别部门企业主动意识不强、前期准备不足等情况,市级领导带头深入社区、企业实地调研60余次,带动各地各部门“一把手”开展相关调研210余次。
通过5次专题会议,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吉林市供热质量和服务双提升行动计划》《全市供热领域民生问题大调研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方案》《全市供热保障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精准实施“冬病夏治”“冬煤夏储”“访民问暖”和低温区域专项整治、乡镇供热质量提升等系列行动,筑牢实现“群众满意”的思想共识和决策支撑。
二、“上下贯通”构建指挥体系,优化流程压实工作链条
工作见实效,重在抓落实。吉林市健全“指挥调度+闭环管理+精准督办”全链条机制,供热管理服务上下一体贯通,为坚决打赢供热攻坚战筑牢坚实基础。
组建供热质量和服务“双提升”工作专班,建立“1+9+N”立体化指挥体系,即以全市供热调度中心为核心,抽调123名机关干部充实企业监督、社区走访、应急接管等9个专项工作组,在县(市、区)设立指挥部和工作组,实现市县两级数据共享、问题联处。全面落实网络舆情“接诉即办”工作机制,2024~2025年度供热季共解决网络诉求496件,做到网上巡查、受理转办、处置解决、办结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组建问题反馈专班,针对供热接诉办人员力量不够、解决问题能力有限等情况,由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全面接管供热接诉系统,将原来投诉直接转交供热企业改为行管部门督促解决。
组建督查工作专班,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联合成立7个联合督导组,下沉到各县(市、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市委办督查室、市政府办督查室每日对供热行业、监管、舆情3个专报进行筛选、形成42期督办专报,分管副市长牵头及时解决难点问题,确保所有问题日结日清。
三、“暖心工程”纾解民生难题,穿透治理实现动态销号
为了打通供热工作中的堵点卡点难点,吉林市以钉钉子精神贯通供热问题排查、攻坚、销号全链条,让汩汩暖流畅行供热管网的细枝末节。
对往年暴露出的短板漏洞和群众的投诉建议进行穿透式复盘,梳理查找出主动意识不强、前期准备不足、基础设施较差、群众投诉不畅、县区监管不力、低温地区攻坚乏力等6方面、72个问题,为高效制定出群众普遍认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办法提供依据。
丰满区建华村供热一直依靠村集体自建锅炉房,在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近年来,因建华村资金短缺导致供热质量下降,群众投诉集中。对此,吉林市协调供热企业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加压泵站1座、改造换热站13座,更换部分老旧管线,并合理调配上游热源,将建华村居民楼并入全市集中供热范围,供热质量显著提升。
船营区钻石雅苑、昌邑区乾丰园等老旧小区,被纳入城市更新项目,全面改造升级供热系统,彻底解决了因设施老化导致的供热不达标问题。
集中开展供热领域“大调研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对全市热用户开展地毯式、全覆盖“访民问暖”行动,重点做好低温用户排查工作,摸排楼栋单元4.24万个,逐户分析低温原因、逐户研究解决措施持续跟进。
2024年,全市共改造老旧管网117公里,完成202项设备维修任务,燃煤储备充足可靠。对排查出的23个低温区域、4092户低温户,明确整改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企业、责任人,持续跟进、督查督办、动态销号。
一些住户反映供热温度不达标,经供热企业现场检查发现,近70%为室内管线淤堵及供热阀门损坏导致,应由住户自行维修。供热管理部门协调供热企业,为存在问题的住户免费清洗室内管线,配合住户更换供热阀门,有效化解了群众对供热企业积蓄的不满情绪。
四、“全域升温”强化暖心服务,齐力推进赋能质效双升
通过机制创新、刚性问责、参数调控多维发力,吉林市推动供热问题标本兼治,使供热温度、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全市抽调320名机关干部组建驻企专班全面进驻21户供热企业,同步成立21个临时联合党支部加强政企共建,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供热保障全过程。驻企专班成员变身服务员,全力助企纾困,与企业工作人员共同检查维修设施设备,共同上门帮助解决群众投诉问题,推动供热保障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变。
驻企专班和供热企业在入户解决群众诉求时,发现个别空巢老人和低保户存在生活困难,在及时解决供热诉求后,又组织党员义务为困难群众提供部分生活物资,让他们家暖心也暖。
针对出回水温度低、漏水管线抢修慢、解决投诉效果差等问题,责令18家不认真履行供热主体责任的供热企业限期整改,对4家供热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将5家企业纳入供热“黑榜”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常态化开展天气会商,编发《吉林市供热热源与热力站供热运行参数对照标准》,12次下达“升温指令”,指导提升供热站及二次网出水温度、供水压力、用户回水温度等供热参数,杜绝因寒潮降温等变量因素影响供热质量。全市1076个换热站绝大部分时间达标或超标运行,确保重要时段供热温度不降、平时供热群众满意度不降。
船营区鸿博御园供热质量明显改善,居民投诉大幅下降。“以前冬天在家穿毛衣毛裤冻得缩手缩脚,这两年供热好多了,穿家居服还有点热。”鸿博御园的居民关女士说,“家里的温度终于从‘保命区’,升到了‘舒适区’。”
五、“崇严尚实”锻造干部队伍,“三维九督”推动末端落实
吉林市大力弘扬斗争精神,坚持刀刃向内直面问题,调动各级党员干部全力以赴履职尽责、担当作为,齐心合力抓好供热工作。
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单位,采取“三维九督”方式开展下沉式、无死角监督,针对主体维度,督党委政府、督行管部门、督供热企业;针对工作维度,督落实、督整改、督成效;针对干部维度,督思想、督作风、督纪律。2024~2025年度供热季,全市共检查点位1170个,发现问题347个,全部反馈并推动整改到位。
全市集中开展供热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密切关注供热期内群众诉求,集中力量核查一批重点线索、查处一批典型案件,督促各地各部门在冬季供热上持续下功夫、出新招、办实事,打通供热服务“最后一米”。
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密切配合,对全市供热工作压责任、严纪律、纠作风,坚持“一像、两同、两用”,即为党员干部精准画一张像,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同时去考察考核、提拔晋升运用和纪律监察运用,作为干部使用或处理的重要依据,督促党员干部主动担责、冲锋在前,答好冬季最重要的民生考卷。
六、“双降双升”拓展长效机制,固化经验提升管理韧劲
供热不是一时一日的工作。吉林市坚持把建章立制作为治本之策,持续完善服务响应、应急处理、网络诉求、督导调研等管长远、固根本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规范服务标准,制定《吉林市供热服务手册》,组建技术专家、应急抢修和应急接管3支队伍共计324人,清晰规定诉求受理、人员到场、不同难度问题处理等时限,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压实企业责任,建立集中约谈供热企业和“责任书”签订制度,在市电视台开辟《供热进行时》专栏节目播出21家供热企业对江城市民温暖过冬、舒心过冬的郑重承诺,全力提升企业履责意识和服务水平。
加强舆情纾解,探索创新监督方式,主动参与供热舆情复盘,剖析典型问题及解决办法,倒查供热舆情责任。将工作经验固化成长效制度,探索出“线上舆情、线下倒查”的工作机制,确保了“线上投诉、线下清朗”。经过不懈努力,全市供热投诉率和供热故障率“双降”、供热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升”的目标全面实现。
以供热小切口,做实民生大纵深——
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决断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推动民生工作走深走实的“主心骨”;坚持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作为推动民生工作求真务实的“生命线”;坚持把干部作风整肃焕新、厚植为民情怀作为推动民生工作见行见效的“风向标”;坚持把提标提格、系统动作、手脚沾泥、穿凿做实、立行验果作为推动民生工作取得实效的“方法库”。
在“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的实践中,吉林市以重点突破推动城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同时有效激发了经济活力,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连续两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一,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提高文明城市的民生温度,擦亮宜居之城的幸福底色,汇聚全面振兴的坚定信心,吉林市向着建设独具辨识度的新时代省域副中心目标奋勇前行。
摘自 建筑杂志社公众号 2025.08.25 中共吉林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