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以下简称“土右旗”)萨拉齐镇上茅庵村,村民张发家的院落里机械轰鸣、人声鼎沸——施工人员正忙着砌墙搭架,青砖垒砌的新房雏形在秋日的暖阳中渐显。
“今年汛期降雨量远超往年,各地都受了灾。我家老屋经不住暴雨冲刷,损毁严重。”张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望着初具规模的新房满脸笑意,“暴雨刚过,村委会就帮我上报了情况,相关部门很快来做了鉴定,确定是D级危房,符合重建标准。现在能拿到补贴,自家几乎不用花多少钱,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这政策太实在了,让我能踏踏实实住上新房子。”
不远处的萨拉齐镇养殖一区,村民秦广逊正配合施工队清理旧房废墟。随着最后一片残垣被拆除,新房的地基轮廓愈发清晰。“房子被水淹得没法住,旗里的鉴定人员上门看过之后,说必须重建。本来还愁没钱,没想到补贴政策这么及时。”秦广逊蹲在地基边抹平泥土,语气里满是期待,“等着开春就能住进安全敞亮的新家,我现在心里又高兴又踏实。”
村民的安居底气,源于土右旗危房重建的“加速度”机制。灾情发生后,当地迅速统筹住房城乡建设等多方力量组建专项工作组,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启动房屋安全鉴定“绿色通道”,短短数日便完成全旗因灾受损房屋的排查评估,精准锁定安全隐患点位。在审核环节,土右旗严格执行“户报、村评、乡审、旗定”四级流程,从申请受理到资格确认层层把关,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
截至目前,土右旗已对全旗C级、D级危房建立“一户一档”管理台账,其中273户陆续启动了维修或重建工作。在乡间田野上,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工地。这些即将落成的住房,不仅是广大百姓抵御风险的“安全屏障”,更是承载民生温度的“幸福载体”,用政策力度撑起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9.19 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