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近年来,重庆、辽宁大连、广东广州等地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城市治理新方法,解决市民关心的实际问题,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
关注细节
服务有温度
各地积极推动城市治理从刚性管理向柔性服务转变,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和手段,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城市治理既显力度、更显温度。
重庆市通过构建城市运行“生命体”指标体系,对水、电、气等城市“生命线”进行实时监测;上线“数治窨井盖”应用管理平台,24小时守护群众的“脚下安全”;为独居老人配备“智慧手环”,提供健康监测与走失预警服务,从细节处传递城市关怀。
辽宁省大连市探索的柔性执法,展现了刚柔并济的治理智慧。变“严罚式管控”为“容错式引导”,在维护城市环境整洁有序的同时,为流动摊贩留出生计空间,也让市民享受到购买果蔬的便利,实现治理与民生的平衡。
技术赋能
城市会思考
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各地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城市治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转变。
重庆市整合铁塔视联网与无人机资源,构建起“天地一体”的立体防控网络系统。在江津区,系统一旦识别到非法垂钓行为,无人机便会迅速出动,完成取证、警示等操作,执法效率显著提升。
广州市白云区的“智慧城管”系统将6万余个城市部件纳入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通过视频监控与物联感知设备实时感知城市运行状态,实现AI自动识别、系统自动派单,让问题处置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发现”。2024年,该区通过“无人机+AI”低空巡检,查处违法建设4800余宗,智慧环卫收费系统缴费总额达4.52亿元。
协同联动
治理提效能
体制机制创新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各地通过打破条块分割、推动力量下沉,构建起高效协同的治理新格局。
完善治理体系方面,重庆市率先建成全国首个“一体建设、三级贯通”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主任”并设立首席数字官,组建专家委员会,从立法、规划、标准等多维度完善治理体系。在“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中,13个部门协同联动,治理效率提升60%。
社区治理方面,大连市聚焦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健全责任包抓、巡查服务等五项机制,推行“721”工作法,将70%力量下沉基层,实现“一街四管”的精细布局。
燃气管理方面,天津市在燃气安全治理中,构建部门、企业、街镇、社区四方协同机制。网格员经过专业培训成为安全宣传的重要力量,推动居民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工程人员与网格员联动入户,推动老旧管网改造与智能感知设备同步安装,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从窨井盖到燃气管网,从独居老人到流动摊贩,城市治理正一步步贴近生活、回应关切。技术、机制与理念的持续迭代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人民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幸福。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10.21 记者 汪汀 陈斌 刘参昌 刘一心 陈军